患者患胃病很多年了,每次都是一饿就疼,吃点东西就好,尽管不停反复,可也没太当回事。但最近,晚上加班后吃了点夜宵,刚吃完就说肚子疼,表情很痛苦,被同事急忙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胃穿孔,需要立即手术治疗。这下可把他吓得不轻,没想到这多年胃病,竟然硬生生被自己拖的这么严重。
溃疡反复发作威胁患者健康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都属于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非常高。据早期统计,约10%-12%的人一生中会患消化性溃疡,发病人群更是非常广泛。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从医院就诊人数来看,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还是非常高的。
所谓溃疡,是指粘膜发生炎性反应及坏死性病变,病变可深达粘膜肌层,跟溃疡相关联的病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用一些抗炎药物、饮食不规律、精神紧张等。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会出现腹部疼痛,胃灼热,打嗝等症状,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溃疡反复发作,甚至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溃疡癌变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身心健康。
一饿就痛,一吃就好?
疼痛部位不同溃疡性质不同
医生表示,两餐之间容易发生胃部疼痛,一般来说,一饿就痛,吃点东西就好转,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在捣乱;而疼痛常在餐后发生,之后逐渐缓解,下餐进食后又出现,则可能是患上了胃溃疡。
溃疡疼痛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以手按压疼痛部位能减轻症状,持续性剧痛则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哪些人需警惕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通常与胃液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有关,也与黏膜的自身防御能力下降有关,常见的致病因素为: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该类人群平日可无任何不适,多因“消化道出血、穿孔”就医而发现。
3. 消化性溃疡家族史。
4. 大量饮酒、长期吸烟、应激、精神紧张等也可成为消化性溃疡的诱发因素。
得了消化性溃疡 怎么办?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寻求医生的建议,做相关检查帮助确诊,如:胃镜;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可行C13同位素呼气试验、胃镜下粘膜切片染色镜检等。
诊断明确后应严格遵医嘱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相关药物,如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要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药物组合。
消化性溃疡 发病的可控因素
1. 精神方面
保持情绪乐观,生活规律,避免精神紧张与过度劳累;溃疡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卧床休息几天乃至1~2周。
2. 饮食方面
治疗期间,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浓茶、咖啡、酒精、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如溃疡较深大可少量多餐,避免粗糙或多纤维食物、产气性食物(如豆类、薯类、生萝卜等)。症状得到控制后应恢复到平时的一日三餐。
平时饮食品种多样化,细嚼慢咽,避免急食;进食定时定量,餐间避免零食,睡前不宜进食,饮食不过饱,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性,注意营养,无需规定特殊食谱。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共用餐具、水杯、牙具等引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 戒烟、戒酒
4. 谨慎用药
如有相关疾病,必须服非甾体抗炎药物时,最好饭后服用,并请告诉医生自己患有溃疡病,以便医生合理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