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犯了,难受得很。”
“胃不好,不敢乱吃东西。”
“老胃病了,三天两头发作。”
相信大家身边不乏这样的胃病朋友。得了所谓的老胃病的人,经常痛苦不堪,吃很多种药,但病情时好时坏,无法根治。胃病为何这么难治愈?是选错了药物,还是生活方式配合不到位呢?
其实很多人的“胃病”是慢性胃炎,即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加重)、食欲不振、打嗝、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或伴有维生素B12缺乏的其他临床表现,如贫血及舌、口腔、消化道的黏膜炎症等。运城众泰肛肠医院提醒大家,如果发现以上不适,应及时就诊,到医院进行检查。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临床公认的致病原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性食物、药物、环境变化、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等,这些因素都可导致胃黏膜发生炎性病变。
慢性胃炎的治疗可分为两大类。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排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患者,可以根据反酸、胃胀、胃痛、恶心、呕吐等不同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慢性胃炎
除了对症治疗
更重要的是饮食调养
忌饥饱不均。饥饿时,胃内的胃酸、蛋白酶无食物中和,浓度较高,易造成黏膜的自我消化。暴饮暴食又易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胃壁过多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等都会促成胃损伤。故饮食要规律,防止过饥过饱,七分饱就行。
忌酸辣刺激。酸辣、咖啡、浓茶等刺激食物对胃黏膜会有刺激性,降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长期大量食用会损失胃黏膜,导致胃炎或胃溃疡,故尽量少吃麻辣及过酸食物。此外,冷冻的食物也容易导致胃肠痉挛,应以微温食物摄入较好。
忌烟酒无度。酒精既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而促进致癌物吸收,又可造成胃黏膜的物理性损伤,在刺激胃黏膜增加对致癌物敏感性的同时,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在反复的损伤与修复之中增加变异的机会。吸入的烟直接接触胃黏膜及香烟的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均会削弱胃黏膜的保护机制。
忌滥用药物。容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主要有三类:一是乙酰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三是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故应尽量避免应用这些药物,如必须服用时,要控制剂量和疗程,或与抑酸药一起服用,最好在饭后服用。
忌饮食不定时。每天进餐不定时,或者持续不断地进餐,则会导致胃液分泌紊乱,容易导致胃黏膜损害,故饮食应固定于某一时间段。此外,也不宜睡前吃东西。因为强迫胃肠道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不仅胃黏膜得不到修复的机会,还会促使胃在大量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的同时,破坏胃黏膜,导致胃糜烂、胃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