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胃病患者中,慢性“胃炎”患者占了很大的比重。今天,就让运城众泰肛肠医院医生来为我们讲解这个常见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
1.认识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三种。其中,前两种胃部还处于轻度损伤阶段。如果听之任之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说明胃部状况到了可能癌变的地步。
2.慢性胃炎的病因
首先,我们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患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目前幽门螺杆菌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胃部致病菌,感染之后会带来一系列病症。不过有的人感染之后症状不明显,有的人则很快出现慢性胃炎的症状,如上腹痛、恶心、腹胀等。
其次,则是有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乙醇摄入等是慢性胃炎比较常见的病因。另外情绪失调,饮食不当也有可能导致慢性胃炎。其中情绪失调是需要重视的原因之一,在治疗时首先要注意情绪上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慢性胃炎。
3.慢性胃炎的治疗
首先,慢性胃炎的治疗要尽可能针对病因,因为个体之间都有差异,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明确治疗的目的。在开具对应药物治疗时更要注意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如规律三餐、戒烟戒酒、停止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等。
其次,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不管是否有并发症,都建议应该进行幽门螺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治疗可以遵照医嘱选择四联/三联根除方案。注意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要进行复查以评估根除治疗的效果。最好的评估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即C14吹气试验。一般来说,治疗四周后需进行复查评估。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通过治疗是完全可逆可治愈的,只要照医嘱用药。而另外一种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则是值得打起十分注意的一个存在。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这里是胃粘膜腺体萎缩,可不是胃整体萎缩。
因为慢性胃炎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所以它们的病因基本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开始密切起来了,说明此时的胃病已经到了必须重视的地步了。
这个重视是通过定期用胃镜随诊观察并在病变部位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发现早期癌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尤其是本不该出现在中青年人身上,却查出萎缩性胃炎就要重视了,一定要检查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萎缩,积极治疗原发病延缓病情加重
医生说道,并不是说一发现萎缩性胃炎就是癌前病变,而是由于萎缩性胃炎约23.6%伴肠化、约7.3%伴上皮内瘤变,一旦合并这两种症状尤其是不典型增生,其癌变的几率会陡然增加。
重要的是重视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这样完全有足够空间和时间保证来早期发现病变。目前国内专家一致意见单纯萎缩性胃炎酌情1-2年以上查一次胃镜,伴肠化1年左右查一次、伴轻中度异型增生半年左右查一次,伴重度异型增生短期进行内行胃镜下切除后再继续复查胃镜。
看到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也不必慌张,只要坚定好转信心,配合医生,按时吃药,萎缩性胃炎是可控的。尤其是未合并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时,和癌症完全还是两回事。
其次,在配合医生对症治疗的同时需要注意“养胃”,少吃刺激性食物、少烟酒浓茶咖啡;食物品种宜多样、加工宜简单;损伤胃的药物尽量少服;做个知足常乐之人,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规律、充分睡眠、适度运动。毕竟胃七分是靠养的嘛。
运城众泰肛肠医院专家提醒:看完这些内容,如果还没有解决你的疑问与困惑,可>>点击免费咨询,或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运城众泰肛肠医院对您的疑问进行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