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胃镜检查的朋友一定都不难发现,咱们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
因为生活压力大,酗酒无度、熬夜、三餐不定时等原因较为普遍,成年人做胃镜检查,很多人会得到这么一个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那么这个浅表性胃炎问题大不大呢?
胃炎多种多样,诊断主要靠胃镜观察和病理切片。
胃镜下视角看浅表性胃炎:胃黏膜充血、胃黏膜水肿,胃黏膜表面附着粘稠的灰白色或淡黄色粘液斑。有时黏膜有小的糜烂,底部覆盖灰黄色苔,边缘有些充血。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
但很多“健康人”体检也被诊断浅表性胃炎,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胃黏膜浅层本身有少量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属于正常现象,这种命名并不诊断任何临床问题。
如何区分轻重
胃痛的厉害,去医院检查后得到的结果是浅表性胃炎,而正常人的检查结果同样也是浅表性胃炎,如此说来,这个病究竟属于正常还是不正常?
如果体检发现浅表性胃炎,没有任何症状,此时浅表性胃炎可以理解为正常。
如果是本身有胃痛,又喝了酒、吃了药,去检查诊断浅表性胃炎,那就要考虑为“胃病”了,这是疾病还没进展,暂时局限在浅表部位,若不控制疾病继续发展,可能变为胃黏膜的糜烂或者萎缩。
浅表性胃炎要不要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泛滥”,那到底要不要治疗呢?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常见的类型,临床检出达80-90。
在一些医院,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医师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无症状无须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无需治疗的标准是对于只是体检胃镜报告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而本身无任何症状的人而言,无须治疗,但仍然需要密切观察。
假如有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或恶心呕吐等症状,则需要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