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做完胃镜很少见到有完全正常的胃镜报告,毕竟胃每天辛劳工作,受胃酸及各种食物侵蚀,多多少少有点炎症或者小问题都属于正常现象。
即使是最轻的没有任何症状的也会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非萎缩性胃炎)”那么,什么是浅表性胃炎?需不需要治疗呢?
1什么是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与萎缩性胃炎不同,浅表性胃炎并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黏膜层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为主。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靠胃镜及镜下病理活检,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
根据我国2017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有三种分类方法:
1.基于镜下所见及病理报告腺体有无萎缩,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即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
2.基于有无Hp菌感染,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两大类。
3.基于胃炎分布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浅表性胃炎”这一诊断已逐渐被淘汰,临床上已开始以“非萎缩性胃炎”代替“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浅表性胃炎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中最主要的病因。
2需要治疗吗?
那慢性浅表性胃炎还要不要治疗呢?这应根据有无症状来决定。
对于只是体检胃镜报告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而本身无任何症状的人而言,无须治疗。假如有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或恶心呕吐等症状,则需要对症治疗。
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人同时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需进行Hp根除治疗,这样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重要提示
此外,根除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减轻胃黏膜慢性炎症,从而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还能预防胃黏膜萎缩,从而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听到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病人或许会产生恐惧;一些人即使毫无胃肠症状,也强烈要求做Hp根除治疗。对这类病人,也可以进行Hp根除治疗,消除了心因性疾病,病人也就舒坦了。
运城众泰肛肠医院专家提醒:看完这些内容,如果还没有解决你的疑问与困惑,可>>点击免费咨询,或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运城众泰肛肠医院对您的疑问进行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