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胃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对于息肉,有人紧张有人无所谓,那么查出胃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呢?
01
胃底腺息肉:可能与长期服药有关,基本不癌变
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会导致胃底腺息肉,直径<1cm的息肉在患者停用药剂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消失;直径≥1cm,通常建议在内镜下切除。
02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要高度关注
腺瘤性息肉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可达30~58.3%。一经发现应该在内镜下尽可能切除。注意:内镜下黏膜完全切除的复发率约为2.5%,因此腺瘤切除一年后需要内镜复查,同时每3-5年随访一次。
03
增生性息肉:癌变风险较低
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通常与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等长期慢性炎症有关,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但很低(大约0.4%~1.76%)。
其中40%的增生性息肉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以完全消退,因此要积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04
特殊型息肉
特殊型息肉比较少见,如果检查出需要具体和医生沟通确定方案。但对于直径大于2cm的息肉,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最好切除。
胃息肉的可能表现
绝大多数胃息肉患者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仅在胃肠镜检查时发现,少部分人可能出现轻微肚子痛、不消化、不想吃饭等症状;若是息肉长大了可能阻塞幽门,出现呕吐等不适。 另外,如果息肉表面烂了,也可能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出现呕血或大便变黑。 胃息肉多出现在50岁以上的人群,推荐50岁以上人群进行大便潜血和胃镜检查。
运城众泰肛肠医院专家提醒:看完这些内容,如果还没有解决你的疑问与困惑,可>>点击免费咨询,或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运城众泰肛肠医院对您的疑问进行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