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胃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息肉通常分为2种,一种叫腺瘤性息肉,另一种叫增生性息肉。
目前,对胃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初步研究提示:
1.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通常是由于胃内感染和损伤引起的适应性反应,如幽门螺杆菌(H. p)感染,在中国感染率达57%~75%,H. p阳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H. p感染后,其中约40%的患者息肉完全消退;
2.而腺瘤性息肉和H. p感染关系不明确,它的发生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可能是由于外界或环境因素改变而导致多个基因改变造成的。
3.家族性息肉有家族史或遗传可能。
4.药物疾病原因:某些药物长期刺激胃粘膜而发生息肉;也有报道称质子泵抑制剂长期服用也会刺激产生;此外,胃食管返流症等疾病也会引起息肉发生。
「02」胃息肉有症状吗?
胃息肉患者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与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症状。息肉表面如有糜烂、溃疡,可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03」胃息肉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胃息肉的治疗方案:内镜治疗
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方法,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1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通过内镜定期随访,还可发现息肉复发,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病变。